客服热线:181-2534-8280 137-2603-4581

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2021-08-17 10:40 来源:采桩网   
核心摘要:来源:中规院交通院2020年初,国家明确将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多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从规模结构配置、工程技术、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明确管理办法,规范编制标准,不断完善促进充电基础设施良性

来源:中规院交通院

2020年初,国家明确将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以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多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从规模结构配置、工程技术、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明确管理办法,规范编制标准,不断完善促进充电基础设施良性发展的环境。

在上述背景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北京满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编制完成了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编制说明

报告所用的充电基础设施数据主要来自北京满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满电公司”)。 截至2020年12月底,满电公司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共有60.8万台公共充电桩,其中公共开放桩(即“公用桩”)约48万台,与充电联盟平台的公共开放桩整体规模相对接近,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官方公布的数据契合度较高。 因此本次报告主要以公用桩为分析对象。

城市选取

选取25座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



分析对象

中心城区内部服务:面向25座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的公用桩。

城际服务:面向城市群一定区域内主要高速公路沿线的公用桩;本次报告提取上海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代表,提取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境内的高速公路作为珠三角区域的代表。

指标体系

报告 重点面向中心城区的公用桩,从 规模、布局、结构、效能等角度选取8项指标,从 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分别解析主要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同时,从 规模、布局、结构等角度选取3项指标,简要评估 典型城市群区域内高速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静态解构

1中心城区公用桩密度差异较大,平均覆盖率整体超过70%

25座全国主要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密度为17.3/km 2 。深圳、上海、广州、南京、长沙和厦门排名靠前,公用桩密度超过20/km 2 ,其中深圳市的公用桩密度最高,达到73.2/km 2 。公用桩密度低于10/km 2 的城市有8座,其中大连市的公用桩密度最低,仅有4.2/km 2


25座城市公用桩密度分布(单位:台/km 2

25座城市中心城区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为73.5%。其中,公用桩覆盖率超过80%的有上海、西安、深圳等11座城市,最高的上海市达到92%。公用桩覆盖率较低的城市中,太原市的公用桩覆盖率最低,仅为48.1%


25座城市公用桩覆盖率分布

2中心城区直流快充服务总体发展较快,但部分城市公建类建筑的直流桩配比较低,覆盖率存在提升空间

25座城市中心城区的直流公用桩占比均值接近50%15座城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超过50%。其中,厦门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规模是交流公用桩的5倍以上,位居所有城市之首。超大型城市中,上海市、深圳市的直流公用桩占比最低。



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占比

25座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建类、单位类和居住类建筑平均配置直流公用桩的比例分别为54%41%33%。但以深圳市为代表,三种业态建筑周边直流公用桩的配比均最低,其中公建类建筑的直流公用桩配比不足20%


分业态类型的直流公用桩占比

25座城市直流公用桩平均覆盖率为62.9%,较所有公用桩的平均覆盖率低10%。其中,济南、深圳、成都、武汉等部分城市的直流公用桩覆盖率显著低于所有公用桩的覆盖率,空间布局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中心城区直流公用桩覆盖率与所有公用桩覆盖率比较

3

动态解构

1中心城区公用桩以快速补电为主,整体服务效能偏低

25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为34.9%,平均桩数利用率超过40%的城市仅有9座。其中,最大的太原市达到64.0%,最小的深圳市仅为14.2%



25座城市平均桩数利用率分布

25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为6.7%。平均时间利用率超过10%的城市仅有3座。其中,太原市的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最高,达到19.6%,而济南市的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最低,仅为2.3%


25座城市平均时间利用率分布

25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周转率为1.9。平均周转率超过2的城市仅有10座。其中,平均周转率最大的太原市达到5.1,平均周转率最小的深圳市仅为0.3


25座城市平均周转率分布

25座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为57分钟。平均充电时长较高的城市(超过60分钟)仅有7座。其中,深圳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最长,达到126分钟;武汉市公用桩的平均充电时长最短,仅为34分钟。



25座城市平均充电时长分布(单位:分钟)

2城市冬季的公用桩效能高于秋季,北方城市秋冬两季的公用桩效能变化更加明显

所有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冬季指标值均高于秋季。除个别城市外,所有城市公用桩的周转率以及平均充电时长的冬季指标值均高于秋季。

北方城市的平均桩数利用率冬季比秋季平均高8.4%,南方城市平均高4.2%;北方城市的平均时间利用率冬季比秋季平均高5.3%,南方城市平均高2%。北方城市的公用桩效能受季节影响更大。


南北方城市秋冬季平均桩数利用率对比


南北方城市秋冬季平均周转率对比

南北方城市秋冬季平均充电时长对比(单位:分钟)

3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服务效能相对最高,不同城市间差异大

公建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平均桩数利用率、平均时间利用率、平均周转率上最高,单位类建筑其次,居住类建筑最低。然而,这种整体平均特征在不同城市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例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大连市、合肥市、济南市、海口市等7座城市单位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时间利用率上高于其它类建筑;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4座城市居住类建筑周边配置的公用桩在所有业态类型中的时间利用率最高。

各城市分业态类型的公用桩平均时间利用率

4城际服务

1直流桩已成为高速公路沿线充电服务的主体

长三角和珠三角典型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直流公用桩的整体占比分别达到96%87%,远高于交流公用桩。空间分布上,直流桩占比较低的片区相对集中在长三角的常州市、珠三角的广州市中部和东莞市东南部片区,这些片区的高速公路沿线有待进一步提升直流快充服务的比例。

2长三角沪苏锡常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在公用桩配置上整体优于珠三角的广深莞区域

长三角沪苏锡常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单位里程配置的公用桩数达到0.13/km,是珠三角广深莞区域的2倍。

典型区域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配置指标汇总


本次报告分别以30 km50 km间距计算高速公路沿线公用桩点位的覆盖长度比例,发现沪苏锡常区域的覆盖比例分别为80%98%,广深莞区域的覆盖比例分别为67%90%,高速公路公用桩50 km间距的覆盖目标基本实现,长三角典型区域的高速公路沿线覆盖率略高于珠三角典型区域。

5对策建议

精准规划,有序建设:1)公用桩覆盖率随规模增加提升幅度趋缓,精准选址和开放运营须并重;2)差异化预留充电桩配置条件,逐步增加实际建桩数量。

奖惩共促,提高效能:1)逐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补贴政策,引导充电设施的高效利用;2)针对高峰时段占据充电车位的汽油车辆、超时占桩车辆,逐步明确惩罚措施。

共享合作,老旧更新:1)引导随车配桩模式向公用桩统配、私桩共享模式转变;2)借力周边错峰资源,盘活存量供给潜能。

可达提质,全程服务:1)公建类建筑和城际高速公路沿线区域,可进一步提高直流快充桩的配置比例;2 建桩重心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地区延伸,提高全市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覆盖广度。





下一篇:

公牛安全充电桩全国各省市诚邀加盟!

上一篇:

【采桩网】一一进阶中的充电桩,物联网生态打造智能物联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Z18125348280@163.com